西林叉車之——西林園《寧海話》
作者:西林叉車 時間:【 2020-01-07】 文章來源:
? ? 西林叉車之-西林園《寧海話》
《寧海話》2014 年 12 月寧波出 版社出版后,在寧海城鄉引起了很大 反響。2015 年 5 月,拙著榮獲寧波市 民間優秀文藝作品一等獎,社會各界 紛紛來信來電祝賀,在寧海的外籍人 士也登門向我求書,數千冊暢銷一空, 不少求購者失望而歸。應廣大讀者的 要求,決定修訂重印。 本次修訂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 是用國際音標和吳方言聲調為所有詞 匯、短語注音,并制作男女聲朗讀的光 盤;二是調整收詞,增加并補齊了新詞 新義,刪除一些陳舊且在吳語區廣泛 使用的詞匯與諺語。
這次修訂分別增加詞匯近 1000 條,短語 36 句,諺語 150 條,歌謠 5 首,謎語 5 則。修訂后全書 24 萬字,內 容比較翔實,反映了寧海話的基本面 貌和特征,方便喜愛寧海方言的讀者 查閱。
標注國際音標和方言聲調是這次修訂的難點。我虛心向吳方言專家求 教,學習了國際音標和吳方言聲調,結 合《寧海縣志》《城關鎮志》中方言的 注音規則進行注音,對照光盤,供讀者 參考。
為了更好地挖掘寧海話的精髓, 我在城隍廟、徐霞客大道、老年協會等 處搜集寧海老話,還在微信中建立 “寧海狗 棚”群,邀請數十位對寧 海話有興趣的朋友加入。群內,不乏 民間高手,他們對寧海話都有獨到的 見解,有時為了詞匯中的一個字,各抒 己見,爭論激烈,執著的精神令人感 動,尤其是兩位遠在美國的寧海籍群 友,克服時差,堅守群內,提供資料或 發表真知灼見。對此,我深表謝意。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如 意公司董事長儲吉旺先生在百忙中為 本書再次作序,提供方言素材還對封 面裝幀提出了高見。 著名劇作家、作家,浙江省作家協 會原副主席、寧波市作家協會 原主席楊東標先生為本書題 字。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 名書法家、寧波市書法家協會 副主席林邦德先生為封面題 字。
寧海縣文聯主席劉尚才 先生再次為本書題字。
浙江省特級教師、寧海中 學原副校長楊象富老師來信 闡述方言對各學科的促進作用,并提供方言資料。
年逾九十的葉柱老前輩,殫精竭 慮,數次來信來電探討修改意見。
著名民間文藝作家應可軍先生提 供了《農具歌》等方言資料,并審閱了 書稿。
對寧海方言頗有造詣的張秉昂先 生、傅中興先生、陳承豐先生、薛家栓 先生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寧海話資料, 并幫助審閱書稿。
范愛娣學友為配音付出了汗水。
朱愛義先生、陳國正先生、王振志 先生、王昌榮、戴愛定、戴余金、葉世 國、金澤汁、楊維爐、汪洋、嚴溢慶、葉 建波、張提成、葉青云、胡越、何汝寧、 李衛平、姜永杰、薛家棟、吳忠平、譚燕 鳴、吳和莉、裘春綿、邱林方、馮健、曹 志華、王德元、應可可等師友提供寶貴 的方言資料和見解。
《寧海縣志》副主編、《寧海報》 原副總編、寧海縣書法家協會原主席 樓明月先生為本書題字。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海作家協 會名譽主席、著名詩人潘志光先生審 閱了部分書稿并題字。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寧波市美 術家協會原副主席、著名畫家、我的舅 舅陳承豹先生為封面作畫。
家父陳去生老先生不顧年邁,校 對書稿,推敲文字,對整體布局提出建 議。
《寧海話》是部“千人糕”。在此 再次向師友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
文章熱詞:西林叉車: